但野英芳:让玻璃金鱼畅游起来

江户切子是颜色纯正、花纹精致的彩色玻璃器皿,这是在玻璃上切割图样花纹的技法,也就是说这是雕花玻璃。据说是1834年江户的大传马町,由经营玻璃店铺的加贺屋久兵卫所开创的。在大阪学习玻璃制造技术,学有所成回到江户后,他开始经营起制造眼镜、温度计等商品的玻璃店铺。而从那时开始,江户的雕花玻璃才逐渐普及,在明治初期的1876年,日本为了追赶西方的产业而实行了殖产兴业政策,因此开设了品川硝子制造厂。在那时,日本第一次生产出了近代的玻璃。然后到了1881年的时候,聘用拥有最先进技术的英国技师传授给学徒。由此开始,从江户时代开始在江户已经出现的手艺,再配合上近代工业最先进的技术,就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江户切子。

在玻璃杯上镌刻各种各样的花样,来令人大饱眼福的“江户切子”。这所谓“江户切子”里的“切割”,是指“采用棒状的工具和转弯工具”研削或者打磨,在玻璃表面中描绘花样的切割技术。最近在各种各样的活动现场,目睹在旋转的工具前,一边按住玻璃,一边观察剪切花样的匠人的机会,似乎增多了。在玻璃杯等曲面上,能够正确地描绘出花样,熟练的手工艺人们的手艺活儿的确令人惊叹不已。

但野英芳先生的江户切子,一眼就能看出是“但野先生的作品”。传统的江户切子,用直线的交叉来描绘几何学图案的比较多,而但野先生用来作为主题的,是风景、动植物等有机物。譬如,被命名为“金鱼”的玻璃酒杯,鱼尾鳍由曲线构成,金鱼的身体显得很有立体感。在“算出”的工序中确定了向导的线条之后,以1厘米左右的幅度手工描画金鱼;在最初的“荒折”的工序中,只是部分地削金鱼的鳍等,而到了“三番挂”的工序中则消去金鱼概要的大部分。最后,再一次在“荒折”的工序中,削掉金鱼以外的部分红玻璃。原本是红色玻璃,却又将大部分红色削掉,这样的表现手法不能说不独特,据此手法,在清澈的水中的红金鱼显得更加栩栩如生。药品磨光后的“研磨”的工序,也仅仅研磨抛光的部分和消光的部分,由此酿造出金鱼和水的辉煌的质感。

江户切子之所以都是几何图案,是因为制作它们的道具。玻璃是坚硬的材料,如果不是钻石材质的道具就不能深深地雕刻。和用笔画画不同,是用旋转的研磨机削出图案。表现出曲线和细致的表现的工具需要下点功夫。为此,但野先生决定制作新的道具。通常以直径15厘米左右的钻石轮子为基本道具。为了能进行更加精细地动作,开发了10厘米、7厘米,甚至是削出金鱼的眼睛和鱼鳍时使用的5毫米、3厘米大小的道具。有了新的道具,所以能画出复杂的东西和小的部分。表现的范围扩大了,独特的风格也开花了。但野先生的新挑战并不仅限于玻璃的切割方法,他在材料上也加入了独自的整理。

但野先生通过增加颜色,使得玻璃的表现力更为丰富。特别订制了素材:描绘金鱼的容器里,使用了蓝色和橙色两种颜色。感受水的蓝色、金鱼的红色。因为颜色数增加,风景变得更加丰富。通常,透明玻璃和彩色玻璃这两种组合起来比较容易,再加上一种颜色的话就会一下子变得很难。因为无法使用机器制作,所以他专门请人用“宙吹”的方法制作。宙吹是指不使用模子而是将融化的玻璃种子卷到吹竿上,在空中吹成型的方法。因为很难详细地指定各个颜色的面积和颜色进入的位置,所以只能按照大概的比例吹。

那么,但野先生独特的艺术表现,源头究竟从何而来的呢?据说但野先生原原本本并非立志成为江户切子匠人,他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了两年。有一次,看到了但野玻璃加工所的第一代,也就是他父亲在江户切子组合的竞赛中获奖的作品,改变了对江户切子的看法。他注意到“设计表现总是在寻求身外之世界,但自己身边就有表现的地方”。又正因为经验了外边的世界,“所以更应该会有不同的表现”,因此但野先生发现了江户切子所具有的可能性,活用了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素描能力。

但野先生的作品曾在江户切子新作展、大阪工艺展、全国工艺品竞赛会等各种作品展上获奖。受欢迎的是,订单制的商品要等几个月。光是眺望这些精品,也能获得充分的享受,江户切子作为餐具这一点更是令人兴奋。在炎热的盛夏里清凉的器皿,在秋天的长夜里美妙的酒杯,总是会带来特别的时光。

All About 但野英芳

江户切子作家。1970年出生。1992年起师从父亲但野孝一。2006年被认定为经济产业大臣所指定得“传统工艺品江户切子传统工艺人”。2009年就任东京雕花玻璃工业协同组合理事。2012年就任江户切子传统工艺人会副会长。在江户切子新作展、大阪工艺展、全国工艺品竞赛会等各种作品展上多次获奖。

recent post